2024年4月29日 星期一

創業導師的角色與反思



我因為有參與新創投資,所以很常被政府單位、學校和各大加速器邀請擔任創業導師,也稱為業師。中間看到一些場景,也讓我對於業師這個角色有點反思,希望可以帶給創業者或者是正在幫助創業者的業師們一些參考。

好比說,在創業簡報比賽或募資路演(pitch)這個場景,常常是創業者和業師們首先產生火花的地方。我們就很常看見以下場景:


一些衣著光鮮亮麗,學歷十分傲人的青年才俊型的評審,用犀利言詞,加上書本上高級的商管知識和海外獨角獸的故事,展現自己知識的淵博,完全不留情面的批評,讓創業者下不了台,淚灑會場。這樣的導師,姑且不論他/她們自己是否有過創業的經驗,試圖在這樣不對等的場合,突顯自己的地位和優越感,霸凌創業者實在是不可取。

創業從來不會完美,又如果他們已經夠完美了,怎會需要你來幫忙


又或著是,台下一群中老年評審或導師,多是曾經在赫赫有名的上市櫃公司或是外商企業中服務過,戰功十分顯赫的高管,也夾雜一些比較成熟的創業者、企業主。聽完簡報,會提出一大堆建議和行動事項,用著自己「過去」的戰功和經驗,告訴創業者「未來」應該要如何。

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績效 - by基金投資警語


另外,有些單位還會配對業師與團隊做一些日常營運的輔導或著是提供資源的對接。我也看過一些讓我頗為驚訝的導師。例如:導師把團隊當成下屬在訓斥,完全是主管派頭。甚至不由分說,沒有理由的打壓團隊,私下問他為什麼?他說這樣以後投資起來,估值才會低,才會聽話!(恐怖情人嗎?)

也曾有一個案例,有位導師可是在網路界有頭有臉的人,承諾提供給團隊做一些資源對接,但是要求免費股權,因此團隊還是有點困擾的來請教我。當下我給他們的建議是:「股價可以低、很低也行,但務必請該導師拿錢出來投資」,這樣大家的利益才會一致。

不用錢的最貴


總之,狀況很多不勝枚舉。

但是,平心而論,這些導師,他們能有今天,也真的都有兩把刷子,有很多成功或失敗的經驗,值得團隊去挖掘和探討。身上累積的人脈與業界資源也是團隊最需要的幫助。

因此,為了能和導師好好相處,甚至找到真正的貴人,有幾個基本的問題,建議團隊要先試著釐清:

一、他/她當導師的目的為何?

依我的觀察,大致上可以分成以下幾個原因,給大家參考:

  1. 純粹受邀,順便觀察新創圈:尤其是剛踏入新創圈的導師,基本不會投入太多時間。
  2. 第二曲線:尤其是退休的導師,更傾向如此。除了用經驗幫助新創,在產業界串聯資源,也延續自己的影響力。
  3. 創業:沒錯,也是有不少導師想要創業,或是想要加入創業團隊。
  4. 企業合作或併購:有些導師自己的企業,可以提供商業服務給新創;也會幫大企業從新創圈尋找新的產品或服務。
  5. 天使投資:但不是每個導師都有雄厚的資本與投資經驗,需要進一步判斷。


二、他/她過去的經驗是什麽?適合你的產業嗎

再來,要查核一下他過去的經驗適合你的產業嗎?他的專長是跨領域的嗎?研發?產品?行銷?業務?

雖然,我前面說,導師過去的成功經驗,在邏輯上不代表適合未來的商業模式。但是,如果他的產業經驗是接近的,那麼至少他曾經站在山巔,看過遠方的風景,知道你未來成功了之後,可能是個什麼樣子,會遇到甚麼挑戰,所以對團隊的成長過程,或多或少還是有一些參考價值的。

但是記得,要產業接近,要有實務經驗,因為涉溪、攀岩和環島要訓練的肌肉群和裝備不同,這個道理大家應該是懂的吧?!


三、你喜歡他/她的輔導方式?你們能合作嗎?

如果團隊可以理解上述關於導師這個角色,是除了經驗分享之外,還有一些別的策略合作的可能性,而你們也想要和他們合作的話,那麼最後,就是導師的人品和你們彼此是否適合的問題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最後說說,我們在經營天使投資人社群「識富天使會」中,希望推廣的理念以及我們的經驗和做法,給大家參考。

我們的原則是,不以導師自居,期望投資人能成為新創團隊的貴人,因為我們認為,創業這件事是創業者的人生,只有創業者知道他要去哪裡,方向的轉換,方向盤也是掌握在他自己的手裡。畢竟,我們所受的教育,還蠻強調「尊師重道」的,所以如果創業者接受導師的指導棋,一旦失敗,這筆帳該算在誰的頭上呢?(虧的錢誰還?)

不當 backseat driver ,幫忙不添亂!


我們比較像是一個陪跑者,時不時遞個水,幫創業者注意路面的坑洞,但不過度引導他們的方向,過程中也會陪伴他們。

舉個比較實際的例子:當團隊應邀來識富pitch, 我們的內規是要求我們的天使投資人,把你的疑問或是想法,透過問問題的方式,來釐清。讓團隊的認知在這個問答之間,得以理解。我們基本上不提建議.因為我們不預測未來,也不覺得團隊必須接受我們的觀點,因為,如果團隊因此而失敗,誰要負責呢?

如果投資人不同意團隊的想法而不投資他們,也不需要毒舌批判,就給予他們祝福就好。因為團隊一定是不完美的,不然也不會來找我們幫忙,對吧?

而透過打壓他們來彰顯我們的價值,更是我們所無法認同的做法。更何況,誰對誰錯,未來還不一定呢?

我們誠心希望新創團隊都可以在識富找到自己的貴人,可能是投資,也可能是資源的對接。等到他們未來成功之後,也可以回過頭來幫別的團隊,當別人的貴人。

這樣台灣的創業環境才能真正做到 ”成人達己”的美好循環。

 «喜歡這篇文章嗎? 關注我,就不會錯過新上架的文章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