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0日 星期一

屢遊記:政大環山道

大台北可以一直去的99個地方 


年輕的時候,有一陣子很瘋騎單車,環島、爬坡、比賽樣樣都來。
常常下班晚上想要花一小時踩上兩腳紓壓、流點汗,在天黑昏暗的情形下,找一條安全又有點挑戰的路線,離家不遠的政大環山道,算是相當理想的選擇。


二十至三十分鐘的踩踏,雖然不算長,但加上沿路的坡道,絕對可以讓人大汗淋漓。又或是向更陡的宿舍區騎過去,坡度或許不會到"定竿"的程度,但多少是必須要站起來"抽車",才會比較容易。


如果還不過癮,那麼多騎兩圈也就是了。
另外,它的主幹道是一條可以開車的兩線道柏油路,既寬敞又平坦。但只有政大相關的人士才能開車進來,所以車流幾乎等於零。
汽車少,也開不快,因此很安全。


最近,又迷上了清晨早起散步。
在天剛亮,露出曙光的時候去走路是一件很舒服地與自己對話的時光。
非常棒的 me time。
而政大環山道用走路的方式,感受又不一樣。
緩緩的走在環山道上面,可以細細的觀察沿路的生態,呼吸著兩旁樹林的芬多精,以及陽光和空氣交互作用的微妙變化。氣候熱或是冷,又是完全不同的感覺。
我並不是最早到的。
天剛亮,一路上常常有已經完成散步或是跑山回來的人,老年人居多但年輕人也不少。
雖然它沿路都有路燈,可能是我起得比較晚,也不喜歡在黑暗中行走,因此無從了解天黑走在環山道是個甚麼感受。但如果哪一天想要看看日出,至少我很確定一路上會有不少人陪伴我,基本上不危險。


如果只是走主要幹道,大約只要50分鐘。坡度也是會令人有些剛剛好的腿痠,從運動的角度來看,不累但是會有感。
我習慣從政大游泳池、北政國中旁的車道口開始,一路向上行,中間會經過政大的環山網球場,直到走到主幹道的頂點,也就是政大的創新育成中心,再繼續往下走,經過有名的政大大草坪,最後來到後門的蔣公銅像,今天的散步就算是完成了。因為沿路不少爬坡,所以運動量還算是可以。






以上是我最常走的路線,如果走著走著覺得太千篇一律了,中途有至少十幾個岔路和小路,可以看看不同的景色與植物。都是相通的也不用擔心迷路,也有一些人會在裡面穿梭,小小探險的感覺,其實還挺有趣的。





如果你是想要運動的人,緩坡爬起來覺得不過癮,當你走到環山網球場的時候,可以挑戰抄近路,向右邊爬上大約300階的階梯,向山頂運動場走上去,一口氣可以直達主幹道的頂點。第一次爬會覺得有點累,但其實還好,之後再爬幾次,常常都覺得意猶未盡,還不如循原路走緩坡上頂點反而會來得累些。



另外,如果走到頂點,還可以挑戰"台北大縱走第七段",這邊是官方定義的第七段起訖點。可以從這邊加碼,從"飛龍步道登山口"再向上走大約一公里到樟山寺,看看台北市,也是相當不錯的。




總之,政大環山道不管是當成迷你郊山來走,還是單車短騎行爬坡,都很適當,幾乎是每個人都可以走完的路程,關鍵是很安全,沿途風景也開闊。
這整段路程,我個人私心喜歡的,還有幾個地方。
首先,沿路有不少地方可以遠眺101,看著這個曾經的世界最高樓,一枝獨秀的在不同的天氣,不同的時間,展現著不一樣的風貌,還挺有趣的。






再來,在政大的大草坪上,很有創意的放上了好幾座色彩繽紛的木椅,常常會看見走累了的人,坐在上面伸展和休息,畫面非常的有歐洲的氛圍,也很讓人放鬆。







最後,也最推薦的就是它沿路都有樹蔭可以遮陽,只要不是靠近中午來散步,不太需要一直曬太陽,不論甚麼時候來,都很舒服。





#大台北可以一直去的99個地方

2025年10月9日 星期四

屢遊記:北美館

 我一個理工宅男,會接觸藝術,主要是因為我的女王,也就是太座大人。

其實女王在大學念的是會計,說起來也是個相當一板一眼的學科。當年進入職場後,幾經輾轉,在好朋友推薦下,用業務的職缺進到了一間當時台北藝術圈頂級的畫廊裡面,除了接待貴賓還可以一邊協助做點會計的工作,這應該是當初她可以進入這個行業中頂流的一點點優勢。

隨著她對藝術鑑賞的能力提升,又能妥善照料好頂級客群的”眉角”,慢慢就成為了「超業」。

90年代是台灣錢淹腳目的時代,藝術圈開始擴大影響力,與國際接軌。於是,眾多畫廊決定一起成立中華民國畫廊協會,承辦大型展覽業務。成立之後,女王就被理事長延攬成為了第一批主管,也順勢離開壓力很大的第一線業務工作,之後舉辦過無數次的大型國際藝術展會,成績依然亮眼。要不是我們的第一個孩子出生,他不想錯過孩子成長的過程,毅然決定放下工作,洗手作羹湯。否則,女王如果繼續待在藝術圈,應該地位還會更高。

也因為這樣的經歷,我們家總是會注意一些不錯的展覽,出國也喜歡去走走知名的博物館、美術館,孩子們也很習慣接受藝術的薰陶。

而臺北市立美術館,簡稱北美館,台北自己的官方美術館,當然也是我們生活中會一直拜訪的地方。

北美館,主要以當代藝術和台灣當地的藝術家為主。或許是因為公共利益的色彩較重,也可能預算有限,所以北美館的推廣廣告並不多,必須自己主動留意社群媒體或是接收電子報,才能比較及時知道展覽訊息。

除了以上的公開管道,因為女王在藝術圈還是有不少好友,這些行家們看完優質的展覽,一定會通知我們,相當精準,也省去不少麻煩。

舉例來說,上次去北美館,就是因為朋友告知有一個隱藏版的展覽,所以趕忙抽空去看看。

為甚麼說是隱藏板呢?

原來的展覽名目是關於台灣老畫家倪蔣懷的作品展,但是其中有個特別的區域展出許多他的老師 — 石川欽一郎的畫作。說到石川欽一郎此人,他是許多台灣前輩畫家的老師,例如:李石樵、李梅樹、陳澄波等人,在那個時代也幫助不少的台灣畫家參加帝國藝術展,得到很好的名次與掌聲,得以展露頭角。而且他本人的繪畫功力也是一流,說他是台灣西洋美術界的啟蒙老師,倒也不為過。

Press enter or click to view image in full size
石川欽一郎畫作
Press enter or click to view image in full size
石川欽一郎畫作

如果只是單純看展出簡介的話,是萬萬沒想到會有這麼多石川欽一郎的畫作展出。

幸好有人通知,不然差點就錯過一場藝術的饗宴。

Press enter or click to view image in full size
Press enter or click to view image in full size

同時在主要的展場,正展出 奧立佛.埃利亞松 的行動藝術與雕塑,一進入北美館大廳,就會先看見他有名的”飛舞的風扇”。

飛舞的風扇

這是一個從高空懸吊的電風扇,一開始不知道這有甚麼意思,又代表甚麼。只是看著覺得頗為有趣,漸漸發現,原來它會隨著站在底下的人來擺動,人越多擺的越大越快。看到不少孩子和大人都和這樣一件裝置藝術互動,玩得不亦樂乎,也被這特殊的表現手法所吸引。再次印證,藝術感動人的方式真的形形色色,藝術家的創意也總是令人讚嘆。

裡面還有不少,他用光影結合其他素材做出來的展品,件件都是精品。其中有些是與環境保護息息相關的概念作品,也讓我們透過欣賞藝術的同時,感受到美好環境的可貴,還有我們與環境的關係。

Press enter or click to view image in full size
Press enter or click to view image in full size
Press enter or click to view image in full size
Press enter or click to view image in full size
Press enter or click to view image in full size

北美館本身,環境維持的還不錯,除了看展覽,也有不少角落可以讓我們靜靜的坐著,看著藝術品也看著來來往往愛好藝術的人群,是個非常適合不停回訪的地方。

再加上票價只要區區的台幣30元,如果是台北市民還有半價優惠,是不是非常划算呢。

大台北可以一直去的99個地方

介紹在大台北地區,日常生活中值得重複拜訪的地方。這些地方可以是旅遊景點,也可能是生活場景,嘗試挖掘生活在這裡才能欣賞的特色與樂趣。


屢遊記:北美館
屢遊記:政大環山道


2025年9月14日 星期日

小食記:宜蘭 城隍早餐

 這蓋在滷肉飯上邪惡的半熟蛋...


外帶的控肉飯糰,分量驚人,加上剛煎好的蛋,等於是引誘人再吃下一個便當的意思....



配上杏仁茶還不錯


沒改裝前的城隍早餐,很難想像東西會好吃 (人不可貌相)



現在改裝後的台式美學店面,至少乾淨許多



現在的內用空間,位子依然不多


改裝前的內用空間,很簡陋


緣起:

一切都是因為我和宜蘭的一段不解之緣。


年輕的時候,有一段時間負責新事業,壓力山大又頻繁出差,吃喝無度,菸不離手,罹患非常嚴重的牙周病,整口牙壞了將近一半,那時候植牙剛流行,能做的醫師不多,可以信任又做得好的更是難找。結果在好朋友的引薦下,來到宜蘭一間當地有名的牙醫診所就診,前前後後植了十幾顆牙,手術療程超過兩年以上,因為這段病史實在太輝煌,也就不打算換回台北來保養。


現在,偶而開車來宜蘭洗牙,順便買買東西,吃點美食,也成為平淡生活中的一點小確幸。


城隍早餐店,歷史悠久。因為就位在宜蘭有名的城隍廟附近而得名,改裝前的外觀很陳舊,甚至有點髒亂。而我們平時也不太吃早餐,雖然常經過,看見客人絡繹不絕,但也沒想過要進去吃早餐。


要不是有一次看完牙,離用餐時間有點尷尬,決定把他當中餐吃。殊不知這次的嚐試之後,完全愛上他的滷肉飯,之後有機會又吃了好幾次,不亦樂乎。


一年多以前,因為老闆確實有點年紀了,它宣布結束營業,令人非常惋惜。


可是,就在半年多前,居然又看見它門口的一紙公告,預告著:在眾人敲碗的要求中,即將回歸。


所以每次回診,都忍不住徘徊,希望早點看見原地復活的城隍早餐店。


上週回診,終於看見重新裝潢的店面,二話不說趕快過去瞧瞧,雖然沒有看見很酷很自我的年老的老闆娘出現,但掌廚和櫃檯的人,確實是當初團隊裡面的成員沒錯。


點了必吃的滷肉飯,打開半熟蛋,拌著流下的蛋液,吃進口中的還是哪一碗思思念念的滷肉飯。


我知道,它回來了~


品項:


推薦一定要點一碗滷肉飯,或著是控肉飯、魯控飯都可以。另外,飯糰做得也不錯,作為早餐,我們每次都會搭配杏仁茶來潤潤喉。


心得:

城隍早餐成名已久,是當地知名的早餐店。


所以也賣我們一般認定會有的早餐,像是蛋餅,飯糰這類的餐點,但是身為台北人,看見滷肉飯出現在早餐菜單的那一刻,還是很訝異的。


可這裡是宜蘭啊!當我第一次忍不住點來嘗鮮之後,之後每次來看牙,如果時間允許,就一定要坐下來吃他一碗再走。尤其是拌著那邪惡的半熟蛋蛋液,鹹鹹的醬油帶點微甜的口感,所謂的「黯然消魂飯」,大概也就是這樣了吧!


另外,熱騰騰的外帶飯糰做得也不錯,作為早餐,我們每次都會搭配杏仁茶來潤潤喉。


環境與食物外觀:


Google Map: https://maps.app.goo.gl/jMa4psnDTK8u5q3a8?g_st=il

改裝後的城隍早餐,乾淨許多,內用位子不多,既然是早餐,大概中午就結束了。

太晚去可是吃不到的喔~

服務的態度一般,甚至有點草根,不要用星級飯店的想法來評價它,那樣的話,你是不會滿意的。


評分(5/5):色 3/5、香 4/5、味 4/5

(評分是自我觀點,並不客觀^_^)